close

IMG_0641.JPG

只是想知道為什麼我只是換個工作,工作量變多,就變得好愛靠北。

這個世界上,工作壓力比我大的人有很多,他們不會嗎? 為什麼只有我變成這樣?

 

剛好看到馮云介紹這本書就買了。

 

在序章的第一節【為什麼醫生都會要求病人「想賺錢就要運動」?】章節寫到

-「比起年收入低的人,年收入高的人平時都有運動的習慣。」

-適當的運動會使大腦分泌一種名叫「腦內啡」的腦內物質。

-腦內啡對工作也能發揮正面作用,因為當適當運動促使大腦分泌腦內啡時,平時的煩惱和不安等壓力會因此獲得排解。

-工作如果遇到瓶頸,與其在桌子前繼續呆坐一小時,簡單的慢跑對解決問題會比較有幫助。

 

這個方法試了3個月的確有效,

因為我發現只要假日有去騎 MTB,接下來的一星期就會呈現自然 high 的狀態,坐在我旁邊的金龍弟都忍不住問我,你怎麼看起來都很開心。(哈)

而且面對工作量爆炸性變多的時候,也可以冷靜的一件件的處理完。

 

記錄此次看到的重點(每次看收穫都不同)

-「不緊急但重要」的事擺在優先

 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是:打造健康的身體、維脈人際關係、自我進修學習(看書、語文進修等)。

-實行減糖、斷糖。

-代謝症後群的主因不是脂質,而是醣質。醣質所帶來的可怕後果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肥胖和代謝症候群。

-無論到了幾歲,「個性」都是一切煩惱的根源。

   人之所以會感動煩惱,原因只有一個,那就是「個性是天生的、不是努力就改變的東西」。

 不過,從精神科的角度來看,這其實是個誤解。因為人不管到了幾歲,都可以改變個性。

 所謂個性,字典上的解釋是「人對周遭事物所產生的反應方式」。

 例如,面對他人的評價或是從未聽聞過的事物所產生的反應,就是一種個性的表現。

 既然如此,只要改變對事物的反應方式,就能改變個性。

 

   例:「遺失了十萬圓」,一般人會覺得「怎麼會做出這麼粗心的事?這下子壓力更重了。」

 成功的人不會一直拳在惋惜的情緒中,會把遺失了十萬圓當成「少了十萬圓,接下來應該有好事要發生了」。

 用跳脫事件所帶來的壓力,才能隨時保持好心情。

 

-放棄「對他人的期待」,心靈就能獲得自由。

-專心吃飯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為何一流的人不會有壓力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