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G_3652.JPG

 

台灣在 2018 年,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到人口總數的14%,2025 年將到達 20%,

政府預估 40年後,老年人口更將高達 39%,75歲以上人口更佔總人口數的近1/4。

在這人口結構下,如何面對「多死的社會」:長期照顧 與 臨終安排的問題。

  

看完日本的研究報告後,通常會對於未來充滿恐懼與慌恐,因為過於寫實與無奈。

但唯有將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,納入風險評估與考量,才能用更積極的心態去面對。

 

//////

★生存意義的喪失與恢復

 

-高齡者心中備感孤寂而有憂鬱症:#找到生存意義後,憂鬱症才可能痊癒。

 

每個人生存的意義不同,以發展興趣為主,其他是伴侶、夢想志向、幫助他人、找尋信仰等。

以重要事項來看,貢獻社會佔10%,無論幾歲,都能夠幫助別人,似乎是老人家另一個生存意義。

(上述為日本的統計)

  

-擬定生前預囑,與家人仔細討論,用理想中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程

 

-「胃造瘻管」

「以嘴巴進食」是人類基本欲求之一,若拿掉這項欲求,延續生命的目的是什麼 ?

以日本2012年的醫療調查,59%未來無望以口進食,23%的人可望回復進食的功能,23%的患者沒有檢查吞嬿功能就裝護。 #裝過的人不會想再裝第二次。

還需要考量,家屬後續照顧的問題 與 照護設施有入住限制、一旦開始就不容易中止等情況 。

 

 

★照顧的真相:在宅,設施照護實況

 

三人照護:照顧失智妻子與年老的父親。

遠距離照護:子女工作地點與父母親住的地點距離過遠,孤立無援的狀態。

雙重照護:照顧失智的公公與養育小孩

防止虐待:因長期照顧病人,在身心俱疲且沒有其它資源之下,忍不住虐待病人。但虐待後則被自責感折磨。

 

 #看完的心得是,長照家庭走的是馬拉松式的時程表,照顧者必須要先安頓好自己的心(不管任何方式),才能有足夠的心理狀態與體力照顧病人。

 

#書中訪問到的一個照顧者,心態值得效法  (但不見得往後可以做到)

「遇到問題時,偶爾也會帶來逐一化解的喜稅。所以,希望外界不要把我們當成「可憐的人」而是「經驗豐富的人」」

 

★特養臨終:選擇自然往生的方式。

衰老不需要續命治療:雖然治療上需要用到胃造瘻管或點滴,不過讓老死的人攝取過多營養及水份,只對徒增痛苦。 在人生最終的階段,不做醫療處置反而能安然辭世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2025 長照危機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